在日常驾驶中,许多驾驶员对于驾驶证和行驶证的扣分制度常常感到困惑。这两者虽然都与车辆和驾驶行为有关,但它们的扣分制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。本文将为大家揭秘驾驶证与行驶证的扣分制度,帮助大家避免混淆。
一、驾驶证扣分制度
驾驶证,作为驾驶员的法定证件,其扣分制度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驾驶资格。在我国,驾驶证实行12分制,驾驶员在一年内的记分周期内,若因交通违法行为被记分满12分,就需要参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重新通过考试,才能恢复驾驶资格。
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,如闯红灯、超速、不按规定让行等,都会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被记以相应的分数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违法行为,以维护自己的驾驶资格和道路交通安全。
二、行驶证扣分制度
行驶证,是车辆的法定证件,它记录了车辆的基本信息、所有人信息以及车辆的年检、保险等情况。与驾驶证不同,行驶证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扣分制度。但是,车辆的违法行为会与行驶证相关联,并可能影响到车辆的年检和保险。
例如,车辆未按规定进行年检、未购买交强险、存在非法改装等行为,都可能被交警部门查处并记录在案。这些违法行为虽然不会直接给行驶证“扣分”,但会在车辆管理系统中留下记录,并可能影响到车辆的正常使用。
三、驾驶证与行驶证的关系及注意事项
驾驶证和行驶证虽然各自独立,但在实际驾驶中却密不可分。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,必须随身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(或租车合同等证明车辆合法来源的文件),以备交警部门检查。
同时,驾驶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,遵守交通规则,避免违法行为。因为无论是驾驶证还是行驶证,违法行为都会给驾驶员和车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。
总之,了解驾驶证与行驶证的扣分制度及其关系,对于驾驶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只有明确了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,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驾驶资格和车辆的正常使用。